一品一码能否破解茶叶消费乱象迷局? | 深度观茶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品一码能否破解茶叶消费乱象迷局? | 深度观茶

昨晚,相信有不少朋友都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吧,这场晚会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个盛大的狂欢派对,但是有着小秘(wen)密(ti)的企业可能都在惴惴不安,生怕被点了名,上了黑名单。

这次3.15晚会主题是“信用让消费更放心”,信用一词是指依附在人之间、单位之间和商品交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但是在这个盲目浮躁的市场里,能够让消费者完全信任的产品却是少之又少。在中国的茶叶市场,也不时会爆出质量、安全、虚假宣传等扰乱市场秩序的事件。


今天既然是消费者维权日,我们就把茶叶消费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拎出来看一看。

买茶,都有哪些消费陷阱?


1


网购篇


在遥远的过去,小编曾经迷恋于在某宝上买茶,虽然在购买的时候仔细研究了产品介绍,但是喝到嘴里的时候却不是想象中的那个味儿。


来来回回这么几次,小编也摸到很多电商的销售手段了。


由于网上商城销售的茶叶以礼盒、罐装的形式居多,消费者在购买茶叶的大多数情况下无法看见茶叶包装内的实物,因而只能通过从产品图片和简介中获取产品信息。一些不法茶商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通过各种手段来迷惑消费者。



(稀罕小罐茶与小罐茶)

 

1、虚标质量等级和产地,虚卖高价。


2、盗用他人产品信息,销售质量安全无保障的三无茶。


3、低价宣传山寨产品。


网上电商这些层出不穷、混乱分散的不法行为,极大侵犯了企业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秩序及行业规范。


2


实体篇


有人问:网上购茶如此不受保障,那么实体店买茶会碰上什么问题吗?


回答:只要你“不极端”,就不会有问题。


茶叶专卖店通常以品牌专营店和茶厂直销店两种形式为主。消费者在买茶时不仅可以打开查看茶叶的外观形态,还可以现场试饮,确保买到自己喜欢的茶。


不过有一类“极端”的消费者自诩喝茶经验丰富,迷恋山头,盲目追求高价格、高等级。但其实,一般消费者不具备专业的辨别能力,他们不知道怎样评判茶的品次,所以如果一味地追求高价,就容易上当受骗。


还有一类“极端”的消费者也很容易买到“问题茶”。他们贪图低价茶,到便利商超货架或者一些市场小贩手中买茶,这些茶没有生产地址、没有生产日期、没有生产许可证等等,根本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综上,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销售套路还是质量安全问题,我们的茶叶市场确实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漏洞,不法茶商们依然在法律边缘上试探。

消费者,如何维权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我们没有火眼金睛,即使睁大双眼也有可能掉进商家的陷阱中。这时,我们就遇到一个问题:如何挽回损失


首先在消费者进行维权之前,一定要保证在购买茶叶时保留了消费凭证,有标明茶叶的等级、价格等信息,这样在出现质量问题时才能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维权有5种基本方式:


1、协商和解。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在自愿、互谅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


2、投诉调解。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后,请求消保委调解,即由第三方对争议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沟通调和,以促成双方达成解决纠纷。


3、行政申诉。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后,可请求有关行政部门解决争议。


4、提请仲裁。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调解并作出判断或裁决。


5、提起诉讼。消费者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消费者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提起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范畴。


(一般消费者遇见需要维权的情况,可以打12315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消协会帮忙指导到具体的职能部门进行处理。)


维权路漫漫,由于维权的程序十分复杂,费时又费钱,而且真正能够维权成功的案例只有小部分


所以很多时候,如果消费金额较小,那么大部分的消费者宁愿自己吞下苦果,也不愿去走这困难重重的维权道路。


曾经在一篇文章上看过一句话:茶叶的水很深,只要不喝出什么毛病,就不会有人站出来讲这潭水有多深。只要无关自己利益,绝大多数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损害自己利益,那绝大多数人必定是绝口不提。


然而,茶叶的问题就像伤口一样,不去治疗的话只会慢慢溃烂,而不会因为时间的持续而好转。 


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维权,便会给更多的人勇气,一起来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而且茶产区政府们,也在背后默默为消费者买到放心茶保驾护航。


政府监管

长期以来,缺乏规范标准一直是制约茶行业发展的核心元素。


虽然,成熟化的品牌茶企有着相对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但是,我国茶叶种植规模化程度较低,分布“小散远”,茶叶加工整体水平不高、管理相对粗放,茶叶仍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与问题。


因此,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必须全面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宣传引导、强化监督、加强惩戒等方面推动茶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强化生产许可。要严格审查茶叶生产企业资质,完善退出机制,建立和完善茶叶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促进企业依法生产、诚信经营、优胜劣汰。


2、加强监督检查。要加强对茶叶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大对企业原辅料采储、生产环境条件、生产记录、出厂检验、销售记录等各环节检查力度,监督企业持续满足生产许可条件,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对于茶叶主产区、较大品牌企业,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发现违法问题坚决依法查处。


3、加大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力度。要结合属地实际,制定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持续开展茶叶抽检监测工作。依法处置发现的问题,并公布有关信息。


4、加大飞行检查力度。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适时组织开展茶叶生产企业飞行检查,严厉查处违法行为。


5、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质量安全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与底线,产茶区政府要把茶叶质量安全工作放在茶产业发展的第一位。除了在生产源头抓紧把控,提高涉茶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外,实现地区茶业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真实信息,维护消费权益。


 随着政府对茶叶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茶叶产品的可追溯工作也在日益完善,许多茶叶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1

茶叶DNA指纹图谱


DNA指纹图谱:某物种具有区别于其他种的独特标记即一些特异的DNA片段组合称为该物种的“指纹”, DNA 指纹图谱的高变异性和体细胞稳定性可用于鉴定个体。


福建两大茶产区安溪县和武夷山分别建立了各自的茶叶DNA指纹图谱库。茶叶资源DNA指纹图谱库,可以准确鉴定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有利于开展茶树纯种保护,防治纯种流失或灭绝。随着图谱信息的完善,茶叶的身份信息将越来越清楚。


2

防伪标签


防伪标签:指能粘贴、印刷、转移在标签标的物表面或标签标的物包装,及标签的物附属物(如商品挂牌、名片以及防伪证卡)上,具有防伪作用的标识。


2016年安溪县专门出台《强化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工作方案》,强化“地标”使用管理。


安溪县按照“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两标合一,确保消费者购买到正宗“安溪铁观音”,并将标志贴在茶园里,根据企业管控茶园数量来贴标,确保贴标数量与茶园数量相匹配。并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安溪铁观音”打假维权行动,维护安溪铁观音市场秩序,提升证明商标权威性。

2018年起,每逢茶叶上市之际,武夷山政府便发布茶叶产品标签、商标、广告知识指导,避免出现包装信息错误。

茶叶生产企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标识管理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企业明示采用标准和相关茶叶标准等规定,严格规范标签标识。


要严格做到“五个不准”:


不准虚假标注产品执行标准、质量等级;


不准生产无标识、标识不全或标识信息不真实的茶叶;


不准虚假标注生产日期;


不准虚假标注茶叶原料种植地区或类似表述;


不准虚假标注手工制作、野生、贮存年份或类似表述。


茶叶产品标签、商标、广告知识为茶农提供了明确了茶叶包装的标准,也杜绝了不法分子可钻的法律漏洞,更好地为工商执法提供依据。


除了以上的这两个防伪措施,现在政府又有了一个强大的武器——一品一码,它让消费者有了火眼金睛。


“一品一码”

2017年12月,福建省政府出台《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决定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建设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


“一品一码”同一品种批次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赋予唯一的识别追溯码,即赋予每批次产品一个专属"身份证",产品有了“身份证”后,便可轻松实现追溯源头、识别真伪、追踪去向、内部控制、公众查询等功能。





3月7号起,“一品一码”已经开通官方的微信公众号,消费者只要扫一扫包装上的食品条形码或源头追溯码就可以查询到食品追溯信息。


今年2月28日,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实施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攻坚月行动的通知。要求确保4月1日前在工商登记注册的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全部实现源头赋码准出。


各个县市乡镇纷纷响应号召,制定推进实施“一品一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发放宣传资料、举办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追溯管理新系统培训班、开展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对按照规定及时上传企业基本信息、产品信息和源头赋码的各农产品生产主体,给予标签物化补助等等。


政府部门和茶企都在通过不同的形式手段积极践行“一品一码”。 加速完善追溯新系统平台数据,实现源头赋码,一品一码,贴码上市。目前追溯查询服务已覆盖福建省内大部分超市预包装食品,未来将进一步覆盖农贸市场食品、食用农产品等。


如果茶叶产品能够做到“一品一码”,那消费者便可以了解茶叶真实产品信息和生产全过程,保障自己消费权益。


只是时间还长,“一品一码”能否解决茶叶消费乱象,我们仍需观望。

撰文 / 张 倩 

   编辑 / 张 倩 

责编 / 萧 萧

文章转载自微说茶公众号

Baidu
map